初探初中作文教学改革趋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 21:57: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90字。
  初探初中作文教学改革趋向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坝镇中心学校  王成和
  经过对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跟踪调查,发现近90%的学生不喜欢作文。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不可回避的现状。究其原因诸多方面,不可一言以蔽之。而最直接的、影响最大的原因,则是作文教学本身深深地陷进应试教育的怪圈,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
  作文过程僵化。文章源于生活,这是最基本的写作理念。按规律训练学生写作应该是“客观现实体验积累——思维整理——语言文字表达”这样系列递次的过程。但是,我们目前的的语文教学,大多只把与考试有直接关系的课文内容作为硬性任务反复演练,对于作文,只有到作文课时,才把题目和要求摆出来,学生面对陌生的写作对象,不知写什么,也不懂怎样写,只好胡编滥造交差了事。
  作文评改僵化。长期以来,学校领导要求精批细改、家长迷信精批细改已经成天经地义的事,大家都认为只有精批细改学生作文的老师在世负责的、优秀的、有水平的好老师。在这种习惯压力下,语文老师只能遵奉精批细改这一作文批改方式。从教师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来看,对每一个学生精心指导是义不容辞的。只有精批细改这一形式,是否能给学生某种激发和启迪,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调查结果却正好相反:面对老师呕心沥血勾画指点的鲜红一片,大多数学生只不过看看分数而已,几乎没有人根据老师的批阅去修改作文。
  作文方式僵化。现行教材每个单元都紧扣新科标的学习重点、语文教学总体目标设计作文训练,认认真真写好这些作文是理所当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文乃创造性精神劳动,有感而发、有事而叙方为乐事。长期单一形式的作文,难以兼顾学生不同兴趣、不同个性、 不同智能的要求,把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创造性劳动统一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呆板的应试技能训练,学生作文自然没有兴趣,没有激情,只好东拼西凑无病呻吟。
  以上作文教学的僵化模式能不能突破?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作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语文界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有鉴于此,我拟以点滴体会,围绕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向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突破写作过程的僵化,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领域。
  作文程序和阅读程序是一种倒逆关系,作文教学应该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阅读教材中各类问题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大多可称写作典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模仿标本、过渡桥梁。如议论文开头的方式,有直接摆出观点的,有介绍目的背景的,有提问设疑的,还有用故事、诗句名言的……五花八门有无规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注心力抓住类似如此的问题,应道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文字材料比较揣摩,悟出一些规律,那么学生就能凭借掌握的规律摆脱盲目地写作行为,较好的处理不同文体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材料详略的关系等问题,得心应手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指出:“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吕淑湘先生说:“撇开语言(口头语)教文字(书面语),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可见,作文教学应与听说教学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每册都设计有“口语交际训练”,为全面发展学生得语文能力,以说为写打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多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是教师设计。如每节课前三分钟请一名学生叙述或评论昨日新闻,平时可随机举行故事会、小型辩论会等。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如果能够达到不用态势语,单凭有声语言表达情意,思维逻辑严密,而且语言运用规范准确,那么作文几乎不再是问题。再之,听说训练师生面对面的进行,便于老师启发思维,纠正表达,学生作文就可以把可能出现的毛病防患于未然。学生通过听说这个中介桥梁作用,渡过了写作难关,提高了写作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为编导思想,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是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尤其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恢宏大道,因为只有与语文活动课结合。学生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事写作。
  如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写我这个人,编者在写作前安排了一次活动。教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其介绍自己,这样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写作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成为自觉自愿的乐事。
  二、突破写作评改的僵化,变老师一己之见的作文评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改方式。
  关于作文评改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明确精到的见解:“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