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修水一中新校区 廖琳  时间:2008/9/22 15:29: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90
  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平时写作的全部过程似乎就是,教师出题,学生写作,再就是讲评;要么稍变换花样。效果如何呢?通常的情况是学生烦,怨写;教师累,怨改。分析原因,学生烦,来源于头脑贫乏,没东西可感;腹中空空,没东西可写;再加上作文讲评或是理论讲解,或是读范文,或是两者结合; 但是,整个过程仍是教与学脱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
  作文是反映客观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并加以语言表达的一种综合能力。因而,要提高作文能力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语言文字表现力”。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说明生活是语文写作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有 兴趣地走进生活,去认识感受生活,去体味陶冶情趣,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教师也读之乏味。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契机。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各类专门的网站,特别是关注青少年成长、大众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也可以在网络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提高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第二起跑线这类节目,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又可以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分析生活现象,探究事物实质,进而就此进行一些写作训练。只有在“感觉”生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写好文章。
  在教完《〈宽容〉序言》时,由“思想观念改变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想到一则报道: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退休前是个伐木工人,劳动模范,伐了一辈子树,退休后认识到无休止的砍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性破坏,便开始种树,发誓只要在世上多活一天,就要让青山多一片绿色。就此把它制成视频、文字结合的课件,让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给他们进行作文训练。有的学生发言说:“它反映了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自身环境的重要”。我对此观点予以肯定后又进一步启发他们变换角度,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敢于正视并否定自己一辈子的追求这一点去考虑,学生恍然大悟,原来 ,社会进步需要观念更新,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观念更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提高,一些原来的观念会显得陈旧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人们抱着固有的错误观念不放,社会就无法进步和发展。这样既复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又能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思考生活。
  二、启发学生观察,培养他们想象能力,拓展思维
  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文章,必然文思呆滞、语言贫乏,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有了想象,笔下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才会生动形象、有声有色,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呢?
  1.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象,让学生进行联想。如看到蓝色,就想到大海、想到冷静、想到理性。又如,显示两组图:一组是突出自然界中的刚被小孩掐断茎根的小草的枯萎状;一组是战争和疾病中的小孩的恐惧眼神与痛苦神态,并相应配上悲伤的乐曲,再问“史铁生以自己的人生告诉了我们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去联想并思考,生命是脆弱的以及该如何对待生命,而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观更是告诉他们最完满的答案。这样逐渐养成联想的习惯,想象力自然丰富。
  2.设计场景,创设氛围,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截取了这么一个视频片段:“一个人站在门外,一手拎着大包小包,另一只手正在按动门铃”,并除去音频,让学生根据这个片段进行设想,学生反映积极,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如: ①外出回来的主人;②拜访久违的朋友;③好心人正要看望勇斗歹徒、见义勇为的英雄;④ 这人是机关干部,有求领导并给他送礼;⑤某干部正要退还家人收下的礼物等等。这样作文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尽量调动和激发每位学生的想象力。
  3.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写观后感。在学过《我与地坛》《勾践灭吴》之后,给学生放电影《我的大学》,让学生思考:怎样面对人生的坎坷和苦难?就“挫折与人生”这一话题自主写作。
  4.听音乐,讲故事,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学完《道士塔》后,敦煌因莫高窟和鸣沙山,如梦一般的美,令人心往神驰。我放了田震《月牙泉》,引起学生对他们的爱,就此让学生想象并写感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教师要利用声音、图像及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冲动,体味快乐
  写作灵感的产生常常是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某种特定的情景环境可以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唤起其潜在的意识,使其和显意识沟通,那么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唤起其已有的积极状态,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和欲望,以激发灵感。
  话题作文是近年兴起的又一作文形式,它既不是一种文体,也不是写作范围,从形式上看话题作文属于给材料作文一类,但它不同于一般给材料作文,它通过少量的提示语引出话题,即给出话题的情境、背景、漫画以及图表等,这时便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电视中有大量制作精美意蕴深远的公益广告,如关于环保的“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关于敬老的“妈妈洗脚”,关于诚信的“秤不准是人心不准”等等,无不令人怦然心动,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写出以“环保”、“敬老”、“诚心”为话题的作文来。
  此外,我们还可以歌曲来创设作文情境,如以“成功”为话题,可以播放了歌曲《真心英雄》,那铿锵有力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深深的打动着学生的心,随着感情的宣泄,佳作就能因此诞生。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世界名曲,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这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语言表现能力,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兴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