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40个字。
成语误用例析及演练
一、成语干扰角度解密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命题者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含义,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 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作文成绩提高很快。
“文不加点”是指行文流畅,不是不用标点符号。
[例2]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不是指“勉强”,可改为“强人所难”。
解密之二:对象不分有些成语只适用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命题者常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例3]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鳞次栉比”一般用于建筑物。
[例4]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解密之三:色彩不当感情色彩褒贬分明。用于赞扬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的使用贬义成语。
[例5]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侃侃而谈,废话连篇。“侃侃而谈”是褒义词。
[例6]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京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为贬义词。可改为“纷至沓来”。
解密之四:语义重复
[例7]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
[例8]看了这则笑话,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笑”重复。
解密之五:语境不合成语有一定使用范围,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忽视语境。
[例9] 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他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处境。
[例10]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