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20字。
走进《故乡》 走近鲁迅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温梅开
课文透视窗
一“横” 二“站” 三“飞”
—— 《故乡》中的经典动词赏析
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对动词的巧妙运用,领略他作为语言大师的魅力。
一“横”——渲染凄凉的气氛。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横”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给人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作者回到日夜想念的故乡,举目望去的竟然是衰败、凋敝、沉寂的荒村,没有一丝的生机,没有一毫的活力。“横”字,把萧索的场景一下子渲染出来,使文章一开始就揭示出辛亥革命后农村日益破败的悲惨景象,一个“横”字写尽了凄凉的气氛。
两“站”—揭示深刻的主题。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一“站”是旁若无人的“站”,是以倚老卖老的“站”, 是一种俯视一切傲然挺立的“站”,是要“我”确认其身份以便名正言顺地取走那些“破烂木器”的“站”,其自私泼悍之性格跃然纸上。当杨二嫂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时候,她就把任何东西都拿来当作获取物质实利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质的人生,狭隘自私的人生。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尊重她。这一“站”站出了一个可怜、可笑、可卑的人物形象。
“阿!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面对“我”的一声“闰土哥”,闰土没有“笑”,没有“抱”,更没有“扑”,而是一“站”。这一“站”,站没了儿时的亲密无间,这一“站”,站出了昔日兄弟之间的隔阂。这一“站”站出了在封建礼法观念长期的压制下逐渐形成的木偶人的形象。
三“飞”——凸显丰富的心理。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飞”字,原本指有翅膀的动物飞翔的动态,但在名家的笔下,它却可以用到人的身上。作者不用“跑”,而用一个“飞”字,既把小孩跑得飞快的情景描述得很清楚,又把小孩听到“我”归来时急切想见的心情表露无遗,很符合小孩的年龄特点。如果换成“跑”,将趣味顿无。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既然是日日都在盼,那好不容易盼望的人终于来到了,自然而然会是“飞”跑着去看,“飞”很贴切地表达了“我”愿望实现时无比兴奋的心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的这样快。
自私的杨二嫂害怕自己对闰土的污蔑被别人发现,从而会失去“狗气杀”,竟然冒着丢倒的危险,“飞”也似的跑了。这个“飞”凸现了她自私贪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