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7 21:54: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50字。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方法引导:
  第一步、通读文段,弄懂大意:
  断句总则: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例: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析]首先要读懂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叙述性文章,要弄懂基本情节;人物对话,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说理性文章,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例1文字是个记叙性的语段,通读全文,可知大致情节是说有个宋人向子罕献玉,子罕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据此,通过分析名词和动词,我们可在“宋人得玉”“献……子罕”“子罕……受”“献玉者曰……”“子罕曰……”之后分别断开,双方对话内容的部分亦如法分析。
  具体答案如下:
  “……得玉,……子罕。……受……曰:“……玉人,……宝也,……献之。”……曰:“……为宝,……为宝。……与我,……宝也。……其宝。”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传记文,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议论说理文,论述中心,内容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缩小范围,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暂时难以确定先放放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1、标名词:
  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经常做主语,遇到它们做主语,即可考虑在其前断开。
  如:/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经常做宾语,遇到它们作宾语,常可在其后面断开。
  如: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仙仙及鸡犬信夫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分析: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3、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