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50个字。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平山县寨北中学高英杰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石家庄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课内的精典语段。
课内语段顾名思义选自课本,是我们平时学过的内容。而书本上的文言文篇目又有限,因此学习时要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和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注意领会常见虚词的用法,对课文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注:特别关注篇目:〈〈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邹忌讽齐王纳谏〉〉〈〈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
传统经典篇目:〈〈出师表〉〉《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重温已考篇目:〈〈曹刿论战〉〉〈〈三峡〉〉〈〈马说〉〉〈〈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一、.孔子语录《论语》
二、.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7、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选段中,作者将_________比做鱼,将___________比做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此处的“大丈夫”与语言段中的“___________”这个词含义相同。
8、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