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22 15:58: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20字。
虞美人•听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典型画面表现词人内心世界的作用,理解词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感悟与小组合作形式深入把握文本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词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高度精炼的概括理解体会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分析诗词意象来感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把握听雨与作者人生感悟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雨声音乐,问:听到雨声,让你想起了什么?
  (2)我们学过哪些和雨有关的诗词?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人看见雨,听着雨声,所思之物亦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词人蒋捷在听雨中的所思所悟。
  二、整体把握
  朗读全词  (思考)听雨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
  时间       地点       情景
  少年       歌楼  上       红烛、罗帐
  壮年       客舟  中       江阔、云低、断雁、西风
  老年       僧庐  下       鬓已星星
  从少年——壮年——老年,这首词显而易见就是作者在听雨的情景中回顾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 
  三、精读课文
  师:作者的一生经历多少风雨坎坷,他怎么把自己的一生写尽呢?用什么把回忆连贯起来?(纽带:听雨)
  思路点拨: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想到了什么?哪些字有表现力?(小组合作讨论)
  首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荡、欢乐甜蜜的情怀。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又是多情善感的。身处歌楼上,楼内歌声和着室外雨声,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灯红烛、昏纱罗帐,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这灯红酒绿的欢乐时光,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正是作者着力表现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不经意间听见雨声)
  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客舟:漂泊在异乡                       江阔云低:阴郁压抑,前途茫茫
  断雁:孤独——作者的写照               叫:哀鸣
  古诗中,风可确定时间:东风——春风,南风——夏风,西风——秋风,北风(朔风)——寒风。
  作者所思:对故乡的思念,对亡国的悲痛,对前途感到渺茫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少年时是不会预料到未来的处境:为了生计而浪迹天涯,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风雨袭来时只能在客舟中听着无奈的雨声,消磨忧愁的岁月。瞧那舟外江阔云低,前路茫茫;听那萧瑟秋风中传来几声南飞孤雁的哀鸣声……此情此境怎不让人柔肠寸断!(着意于眼前风景,触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