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4 15:52: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40字。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林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撷取生活琐事、运用浅白质朴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笔下可敬可爱的鲁迅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精神,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阅读《鲁迅自传》、名言遗言、毛泽东评价等材料,初步了解鲁迅其人;
  2、自读课文,概括文中记载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小事。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中的鲁迅形象: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爱国、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浓黑的一字须,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
  小结过渡: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联想到“匕首投枪”,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绝对不是鲁迅先生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但愿同学们能获得一种重新发现的喜悦。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呼兰河传》:通过对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