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40字。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按照比喻类、关系类、新材料类,材料作文等,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指导)师生们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觉,作文审题准确,即能保证拿到超过平均分的成绩;作文离题,基本上意味着语文考试的失败,甚至意味着整个高考的失败。所以说,审题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
教会学生审题
高考试卷,三分天下。基础知识板块、文言文板块和作文板块是语文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的“兵家必争之地” 。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基础知识板块和文言文板块的选择题是机器阅卷,不受阅卷者主观因素干扰,拼音、成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考点以记忆为基础,难度不大,学生可为的空间较大。而其它诸如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考点,主观性太强,规律难以把握,学生可为空间不大,而且学生即便答得很好,成绩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阅卷老师的水平和和阅卷时的状态,因此,在这些领域精耕细作,在高三后半阶段,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是有点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
因此,在高三下学期,应该不厌其烦地抓基础。(虽然这很痛苦。)
至于作文,虽然也受阅卷者水平和阅卷状态的影响,但是一来有二评三评,相对保证了阅卷的准确性,二来是作文这个领域,还是有不少可以抓住的制胜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一曰审题,二曰结构,三曰语言。而关键中的关键则是审题。
师生们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觉,作文审题准确,即能保证拿到超过平均分的成绩;作文离题,基本上意味着语文考试的失败,甚至意味着整个高考的失败。所以说,审题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
教会学生审题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务必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操作。
如何分析“比喻型”(或者说“象征型”)命题或话题作文?
第一、不能虚,应由虚到实,以情理为文。即在揭示话题或者题目的比喻意(或象征意)的基础上行文,比如“我心中的水仙花”这个题目,水仙花是个喻体,根据题目中材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如果我有两块面包,我一定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的暗示,它的本义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美好的品德、修养、理想、信念等等,决不能800字写完之后读者还不知道你的水仙花到底是什么。
第二、在揭示题目的比喻意或象征意的时候,必须找到两者之间合乎逻辑的相似点。
例如:2006年广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的雕琢一块尚未完成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题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个题目审题似易实难。题中的“天使”是一种比喻,有多重含义:一是神性,是真的善的美的;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现。与这些要素的相关程度,也就是审题的切合程度。有些考生写理想,谈奋斗,或是将天使解读为美好的事,虽不能说错,但就审读题意而言,已是有隔。题中的“雕琢”也是一种比喻,与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语境相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