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9440字。
2009年高考语文系列之素材篇之
2008高考优秀作文精选100篇
河北衡水二中 刘维萌整理
编者的话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紧张备考得高三学子而言,不要说熟读唐诗三百首,就是熟读教材恐怕也是奢望吧,要想在激烈的高考大战中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云卷云舒的布局行文,深邃高远的主题,深刻独到的见解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实在有些勉为其难。那么,有没有一种较为快捷的方式,帮助考生提升作文档次和品味呢?
有,肯定有。虽说“临时抱佛脚,来烧子时香”有些为时已晚,但总比不去试要好得多吧。因此,我们希望藉此,希望广大考生在茶余饭后,备考疲倦之余,翻一翻学长们的考场佳作,看看他们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行文、语言等方面有哪些亮点倾倒了评卷老师,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为此,我们精编了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满分(或高分)作文,以飨读者。
目录
北京卷(01篇)………………003
福建卷(12篇)………………005
甘肃卷(3篇)………………018
广东卷(13篇)………………023
广西卷(1篇)………………038
海南卷(1篇)………………040
河北卷(2篇)………………043
河南卷(3篇)………………047
湖北卷(8篇)………………052
湖南卷(11篇)………………059
江苏卷(13篇)………………076
山东卷(4篇)………………095
陕西卷(9篇)………………103
上海卷(5篇)………………114
四川卷(5篇)………………126
天津卷(2篇)………………133
云南卷(3篇)………………136
浙江卷(26篇)………………141
江西卷(2篇)………………168
重庆卷(2篇)………………173
安徽卷(1篇)………………176
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北京卷)
【2008年高考作文北京卷】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考生佳作】
1、生命的意义
一个杯子,一块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这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也许你会告诉,他们的结构,他们的成分;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也许你就会告诉我,他们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如果你是哲学家,也许你又会告诉我很多的道理。而我呢,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认为这就是人生。
……
……
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浙江卷)
【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点评及解析】无论选择触摸都巿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的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所获得的“触摸感”和“感受”,倡导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立意。注意是命题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两选一,写作时可将都市或乡村作为主要角度,而将另一点作为对应或对比。审题是零难度,考生得分的高下全在选材、组材和立意及语言等功夫上。
01、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