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90个字。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出生在江苏高邮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感染:他是大作家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入室弟子,他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一枝独秀,蜚声文坛;他早年做过中学教师、历史博物馆管理员,后又任职于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50年代被错误打成“右派”下放到塞外的一个农业科技研究所,但却能够苦乐随缘:60年代初被反动集团“控制使用”,受尽屈辱却让一部现代京剧《沙家浜》名噪一时,家喻户晓。他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中年以后才开始写散文,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然而就是这一个“捎带脚”却“捎”出了“汪曾祺的散文写得比小说还要好”的评价。
汪老认为散文就是“文化休息”,“让读者得到一点文化气息,健康休息”。因此,他的散文大多都谈及文化,抑或渗透文化。看来读他的文章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
“文化”这个字眼说起来似乎很神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文化无处不在,比如说吃饭就有“饮食文化”。大家还知道哪些文化,或对哪些文化感兴趣?
生:有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生:我还知道快餐文化、课桌文化。
师:不错,课桌文化应该属于什么文化的一部分?
生:班级文化、校园文化。
师:对于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而言,小到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那大的还有哪些文化?
生:城市文化、邯郸文化。
生(七嘴八舌):邯郸有女娲文化、邺文化、赵文化、磁山文化、梦文化……
师:太好了,咱们邯郸又属于中原文化,而我们北方有草原文化,南方有水乡文化,共同形成了我们的中华文化。真是处处有文化!
师:汪曾祺先生虽然出生在江苏高邮,但却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四十多年,因此他对北京的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审视老北京的胡同,发掘胡同的文化意蕴,他所关注的是胡同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汪老走进北京胡同,了解一下他的“胡同文化”。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然后找出答案。
(学生齐读课文)
生: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
师:准确!请大家说说这一特殊的文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
师:胡同、四合院决定了北京人的居住方式、文化心态,而这种居住方式、文化心态便是文化。让我们一起翻翻胡同的老照片,看看这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