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30个字。
中考阅读与作文复习指要
大英县玉峰镇中心学校陈应兵龙素容
前言:略
壹、阅读部分
阅读是中考语文的拳头部分,有60多分的分值含量,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把中考阅读的复习工作做好,对能否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起着关键作用。我认为,必须在现代文复习方面有所突破,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扎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阅读的复习效果。
初三语文老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研究我市近三年语文中考试卷,根据中考说明确定出高频考点和次频考点,推断出那些基本不考的考点,缜密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关键用词,知道哪些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哪些是掌握、哪些是记忆。这样教师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更能纲举目张,举一反三。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确认第一轮复习要在以下几各点上多下功夫,努力夯实基础,力争收到实效。
1.基础辨识能力。即文体阅读的基本识别能力,如能辨识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识别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说明的各种方法,论证的各种方法等等。这些在中考中虽然明确不考基本概念术语,但是我们至少要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文体特征,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求学生用合乎文体特征的规范语言去组织答案。
2.基本分析能力。即学生要具备分析一篇600到800字的文章的能力,能初步分析出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能够划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了解各层内容;能独立分析出说明文中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能够分析出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能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刘杰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明确了说明方法,对几种说明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导,并对重点内容进行阅读指导。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意思,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刘杰老师,学生已经在课前阅读分析了相关文章,考虑到答题的规范性指导,他就撇开了全文阅读,而将阅读重点放在了重点语段的阅读上,因为这就是问题的设置区域和答题区域。其实学生已经在课前深层阅读了整篇文章。
4.概括提炼能力。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比如说明文阅读专题,除了要上“说明方法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还要上“说明对象极其特征”(其实这在以前已经上过了)、说明文语言品析等其他几节课。
5.语言品味能力。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解析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如今天的另外一节课就是上语言品析课专题,可见语言品析也是现代文阅读中很重要的考点。
6.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当然辨识不是重点,但是学生首先要会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如现代文阅读课中对各种描写手法的欣赏感悟。
7.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展开联想或表述感想;探究文章难点,提出看法与建议,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等。
8.联想迁移能力。即由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联想到所积累的诗词、名言、科学知识、课文人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