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能力,
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直切中心:
师:2003年10月16日,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振奋的大事,哪个同学知道这件事?
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师: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在此之前,美国和俄罗斯多次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在这过程中也经历了严峻残酷的考验。迄今为止,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宇航员已有22人。
师:面对着种种危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在继续进行载人航天的探索与实验呢?他们追求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的认识。
学生回答,
师:在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的当天,《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李方发表了评论文章《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二、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并解决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字词方面的疑难,在书上正确的标注读音、词意,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发现难读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学生默读,
2、(课件展示)思考题:
(1)师:在关于载人航天的讨论中,反对派们提出质疑的理由是什么?载人航天过程中宇航员面临哪些危险?简要概括,在文中用序号标注出来。
学生标注、回答
(2)人类不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请同学朗读课文3—8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动笔画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