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600字。
2009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科质量分析报告
泉州市教科所 陈怀朗
一、试题评价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紧扣《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设计而成。考试内容包含"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特别是侧重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以此衡量初中学生达到的语文学习目标的水平。试题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密切知识的积累与实际运用能力的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相融合,具有明确的教学导向。值得一书的是,今年试题特点突出三个字:新、活、实。题目有些"新脸孔",灵活度大,兼顾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为其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之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阅读"题令人耳目一新。为检测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量,规避了常见的、泛泛而考的套路,既有创意,又很实在。列出几个源于名著的歇后语,学生据此简述故事情节,兼检测歇后语的知识,这是历年语文试题中所不曾有过的。其中涉及到《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等多部名著。情节多选,如"好汉上梁山--逼的"、"梁山兄弟--越打越亲"两个歇后语包含着多个情节、多个人物,便于学生从中选择某个情节进行简述。除考查目的之外,敦促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名著,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其二,阅读考查,体现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导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之下,根据考本内容,设置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学生思维不受任何约束,尽可能真实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他们对作品中或作者的观点的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够得到尊重。如"阅读本文后,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一题作答:①赞同,补充论据;②不赞同,说明理由。"又如"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选取感受最深刻的一点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