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题型浅说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中学 朱立新 邮编 226146
读了一篇文章,谈谈感悟、体会、认识、看法,这类题型我们姑且称之为感想题。近几年来,感想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中考一半以上的省市出了感想题。下文从这类题型的合理性、答题的角度及答题模式三方面做些探讨。
一、感想题的兴起,有其必然的合理性。
阅读的完整性 完整的阅读一般要经历这么几步:首先是顺畅的朗读,接着是完整、有重点的复述,然后是具体分析,以修正、证实在朗读、复述过程中形成的初步看法,最后是谈感想,即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所得。读了《孔乙己》,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冷漠的社会是可怕的,制造孔乙己的种种因素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应避免等。如感受不出来,那就是无所得,阅读的功能也就不能实现,这样的阅读是残缺的。
测试的有效性 感想题一方面测试学生感受到了什么,另一方面也在测试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光有感受,不能准确、全面、清楚、简洁的表达,也是白搭。因此感想题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答案的多元性 大千世界本来就是异彩纷呈的,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就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看了一部作品、一篇文章以后的感受也是各有差异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是语文教学的悲剧、堕落。感想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它有助于唤醒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如:看了《捕蛇者说》会有何感想,学生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二、感想题的答题角度
主题思想 这是最可靠的答题角度,也最容易把握。
如学了《竞选州长》,我们应感受到竞选不等于民主,目前我国正在大步推进民主化的进程,竞选也已走进我们的生活,而竞选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应予以扼制。
人物命运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命运的变化完全系在一个“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