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 .约3690字。《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江苏省沛县中学 高慧敏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重点和难点:
1、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对“残缺与完美”的感悟。
2、 深入探讨重要语句,体会句子含义。
3、 “虚实相生”“无中生有”的艺术辩证法。
教学方法: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教学设计: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把握维纳斯雕塑的形体美!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把握维纳斯雕塑的艺术的美!
3、拓展阅读,感受残缺的生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资料: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 高204厘米。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1820年2月,在爱琴海的米罗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两截,并与刻着名字的台座、拿着苹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断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这是值钱的东西的农夫,立刻将它们埋原,并报告了在岛上的法国领事。领事稍付定金,即通知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几乎与此同时,在爱琴海搞测量的一位法国海军士官,名叫鸠尔•丢孟•都尔维尔对此表示了更大的关注。这是一位希腊艺术的爱好者,当他看过这些雕像的块片以后,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并第一个断定这就是维纳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诉农夫,法国决定把她买下,要他不必再到处声张了。随即赶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陈详情,促使大使下了决心并派专人前去交易。不料岛上的长老出于本岛的利益而中途插手,开会议决命农夫将雕像卖给在土耳其任职的一位希腊大官,当法国人赶到岛上时已经是雕像装船的关头了。见此情景,他们几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