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花虽晚不须嗟——浅议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花虽晚不须嗟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永康市明珠学校 朱能惠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习以为常,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笔者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有新的变化、新的突破,新的创造,这既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本文从反思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反思 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行为和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性的命题。在“老路”上奔驰已久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否应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而作出适当的调节和配合,成为了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给当前的语文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语文教师观念、行为、角色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告别过往在认识“静态”社会时形成的一系列遵循陈规的观念和行为,转向奉探索与反思为圭臬的“动态”社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当然其过程应该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虽其起因是课程改革使然。主动的过程也必然是伤痛的过程,这里伴随着“反思”、“扭转”、“抛弃”、“产生”等一系列的“新生”运动过程。“反思”在此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通过对过往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反思,转变观念,改进策略。同时也在改革探索实践中感悟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计划和行为的依据。所以,笔者想谈点自己的想法,以资“洪流一瓢”、“抛砖引玉”吧。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又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反思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就包括了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课堂教学的评价等。
反思教学策略和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最后达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需要,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抓住了教学策略和行为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践的反思,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的反思。反思策略可以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提高效率的策略”等入手,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