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活动课”已越来越被语文教师厚爱。它让语文教学紧贴生活,插上“活动”的羽翼,成为“动态”的、“多元”的活动。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即学生把教师的“教”,内化为知识与智能。“语文活动”本身所富有的实践性、群体性、竞争性,就是学生强劲的内化力的诱发剂。特别初中生在好动、好胜心理驱动下,对每次活动能积极参与,竭尽投入,又能人人评判,虽有高低,但客观公平,胜者也为多数认可,乐于借鉴。<br>
具体说来,它能产生以下作用。<br>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br>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学生对“活动课程”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多方面引导。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可通过民主方式,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集中学生大多数的意志,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老师和班干部“包揽天下”。老师则当好“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过程中的“主角”,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我想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