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浅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人文精神生动而独特地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文化本体和思想本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凸显出道德至上,关注人性提升、生存价值的特点。在民族文化的精髓——唐宋诗词中,人文内涵含蕴深厚。大师们幽古深沉的人伦情怀,宠辱偕忘的人性生命意识,超然洒脱的人格精神魅力,以及忧国伤时的人生价值追求,无不闪耀着人文的光辉。本文揭示回顾与探寻传统人文精神的意义,试图将潜藏于民族文化沉淀中的传统人文精神激活,使之与现化人文精神相承接。
【关键词】 唐宋诗词 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一般来说,是指在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中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存在价值与世俗欲求的肯定与尊重。西方文化中的“人文”显示的是个体本位的底蕴,其肯定人的价值与欲求的世俗生活态度更加凸显。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其内涵更多的是人类世界区别于自然世界的法则和秩序。两者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关怀对象,前者比较突出人的个性、尊严、自由、平等;后者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义务等。人文精神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是人类对自身精神的一种自觉养育和维护,是人文知识升华并内化到言行举止的德行。
本文所述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从人文学科中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价值观念等等,其涵盖着对人的生存价值、人性的提升,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等终极关怀的关注。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具体体现在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
追逆历史,在儒家典籍中,“人文”一词深寓着道德教化的内涵。《易经》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说,其中“人文”喻指人事条理,而“化”则有教化、风化之含意,显露出人伦至上、道德经世之观念的端倪。其“群体本位”的思想取向使它力图将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置放在“群体”利益的框架中予以考量,注重人的伦理主体意志的培植,强调个人对“群体”生存、发展的责任。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儒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