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菊花》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富春江镇中学(实验校区) 旷野
E-mail:kuangfl_mxy@hotmail.com
风雨中的菊花 说课稿
一、说材料
《风雨中的菊花》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叙述了一个小乞丐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艰辛讨来的钱,买了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墓前的感人事件。成功的展现了一个又黑又脏的小乞丐,在褴褛衣衫深处的一颗闪亮的金子般的童心,文章着力表现其母亲深厚而纯真的情感。
这篇文章叙事精巧:文章处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前后不仅呼应,还发人深思,并以多尔先生的所见所感贯穿全篇,给人水道渠成之感。
鉴于这篇文章以情感人的特点,我把它设计成文学欣赏型课。“新课标”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说道: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文本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基础目标:能品味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3. 发展目标:让学生在理解,鉴赏文本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主要写小乞丐艰辛的乞讨,为亡母生日献花的事情,表达其对母亲深厚而纯真的感情。因此,通过把分析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把握人物形象并揭示中心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为文章中有表现力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教法。
首先,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脑并不是被动的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的建构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本文拟采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师生合作的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的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再说教法。“新课标”要求:着力开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引路、扶助、鼓励作用,路让学生自己走。因此,我设计总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作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用普通话真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
三、说教学程序。
1. 导语。
用多媒体展现“烟雨朦胧”的画面,然后镜头逐渐拉近一束怒放着的万寿菊,并同时以满文军的《懂你》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让柔美、凄清的气氛充溢着整个课堂,自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采用声画结合的多媒体手段,营造出凄美的意境,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审美感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