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教学时间:4月2日第六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记叙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教学重点:学会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立意,尽量使立意较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要求与议论文大致相同,但由于文体不同,又各有特点:记叙文的文体样式多于议论文,如写人、叙事、抒情的散文,小小说、剧本等;其立意或显或隐;由于构思选材时多用形象思维,其思想感情倾向有时难于把握。所以,本次训练重点是审题要准确,中心要正确。
二、审题:
要求:
“进门——登堂——入室”。换言之,“正确——独特——深刻”。徘徊大门,只知皮毛(正确);登得厅堂,必有发现(己见);入于内室,方见实质(深刻)。
具体做法:
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之二——记叙文的选材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题 记叙文的选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2.注意选材的真实、新颖
重点和难点 仔细梳理材料,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叙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有关反映的对象的材料总是很多的。在诸多的材料中选什么写就是选材。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和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把握的程度。熟悉和掌握了材料,也就进入写作过程的第一步。作者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记叙文的选材。
二、方法指导
那么选材时都应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材料要切题。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本来是裁缝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将布料依照需要尽量剪裁,该去就去,该留就留,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写作文也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之三: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学目的
学习围绕线索写记叙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导言
记事写人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2、知识点学习之一————常见的记叙线索
一是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以“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逐步成长为线索,记叙了“男子汉”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以物为线索,如《柳叶儿》,课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三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社戏”为线索,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四是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