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9 20: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7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孟子三章
江苏东台市弶港中学 张加龙
教学目的
  一、学习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二、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三、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鱼我所欲也”中的“舍生而取义也”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指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
  二、初读课文。
   1.了解预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情况。
   2.指名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数遍,再由教者范读课文。
   正音:“夫”,fú,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粟”:谷子。与“栗”区别。
   3.对照书下注释,指名学生疏通文句。
   4.教者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