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720字。
专题五:1-6册自读课本附录整理
主备人:许勇 审核人:寻乃春
古代名句选读(一)
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
意思是,多做不义之事,必然要栽跟头,自己毁灭自己。这句话现在常用来说明,坏事做多了,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
行百里者半九十
半:以……为一半。
意思是,全程百里,走了90里,只能说走了一半。现常用来说明,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越要坚持不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意思是,神州大地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现在可用来说明事物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才在涌现,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新人新事。启发人们不要一味厚古薄今,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非:认为……错误。当:恰当。是:认为……正确。谄谀:巴结奉承。贼:害。
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得正确的,是我的老师;肯定我的优点恰当的,是我的朋友;巴结奉承我的,是害我的人。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怎样识人,怎样择友,怎样修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古半步。无以:不能够。
意思是,不坚持一步一步地前进,就不能走千里远;不汇聚涓涓流,便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两句话现在用来说明,学习必须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好高骛远,半途而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意思是,尺虽长,但和更长的相比,就显得短了;寸虽短,但和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了。这两句话表现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现在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为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必须不断革新,取长补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是,坚持做的人,总会取得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达到目的地。现在常用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工作,持之以恒。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蔽:遮挡。雷霆:大雷。
意思是,一片树叶遮住双眼,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两颗豆子塞了双耳,就连打雷也昕不到了。现在用来比喻,小处或局部的蒙蔽,可以使人看不到大处和全局。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原为“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后也写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错误。谬:差错。
意思是,一点差错不注意,就会造成大错。现在用来告诫人们,学习、工作一开始就必须小心谨慎,严格要求。如果粗枝大叶,掉以轻心,就会造成大错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不足:短处。困:有所不通。
意思是,学习,开阔了眼界,才知道自己的短处;教人时,才发现自己有所不通。勉励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勤奋地学习,更热心地去帮助别人学习。
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尔:通“迩”,近。自:从。卑:低。
意思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起步,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现在常用以比喻,凡事必须从头开始,循序渐进。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意思是,安定时不忘记危难,强盛时要想到衰败。这两句话现在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加强危机感和责任感。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东方,日出的地方,代指早晨,也比喻人的青少年时期。桑榆:日落的地方,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