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有 效·有 序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上虞市实验中学 张宁宁
中考复习,常谈常新的话题。奋斗在初三一线的老师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时时紧绷质量之弦,少娱乐,多辛苦,堪称“寂寞舞者”。 那么,如何使寂寞之舞,舞出气魄,舞出意境,舞出情怀,舞出令人啧啧赞叹的高妙之效,舞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流业绩呢?我想,最关键的是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策略。作为主要科目的语文学科,复习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而散,且考查面广,能力与技巧的需要突出,更需在复习策略上深思熟虑。下面就我校的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实践,谈谈看法和做法,以期求教同仁。
一、把握中考方向,温故而探新
基于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多,时间紧迫的特点,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课标有关评价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始终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1、温故
依据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和《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我们细致分析了06、07、08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发现中考试题有几大特点:一是注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试题发端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语言应用题关注时尚,贴近生活,譬如广告、短信、对联、标志等,题型灵活新颖。阅读题倾向含意隽永,包含人生哲理的散文,让学生在感悟中得到道德升华。文言文倾向于选择篇幅短小,字词浅显,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哲理故事,考察知识迁移能力。二是试题紧扣时代风貌,凸现文化、生态、科技,展现人文精神与生活气息,关注社会,关注焦点,聚焦热点,抓住了生活中的情感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三是试题题型稳中求变,有所创新。试题内容大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创造交际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凸现语文性,寻求“整合、回归、突破”。四是试题面向全体学生,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既检测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又考查了考生在考场上主动发挥,随机应变,运用语文知识答疑解难的能力。
2、探新
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2009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应该会体现以下趋势:
(1)更加注重内容与形式有机联系与整合。这是语文考查和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题量不变的前提下,可能会在一两个题目的形式上有所创新,这也是变中有不变的一个规律。比如:阅读体验题、综合性学习题或者地方课程的内容等,这三年都在求“变”,但变化又不影响整个试卷的导向。同时,所有的变化都会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整合。这个整合的总指向应该是语文回归生活。所有的题目素材、阅读材料、作文提示语之类,都必然会紧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