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案例1(同课异构)
- 资源简介:
约2910字。
《爱莲说》:徐州教师和台湾教师的同课异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魏本亚 辛宁宁
2009年4月我们有幸在徐州和台湾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爱莲说》。两位教师根据的课程标准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反映着两地教师的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追求、不同语文学习观。深入解读这两节课,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迪。
一、读通课文,领悟文体文化
读通课文是指能够顺畅、流利地读课文,能够把课文的语音、节奏读出来。《爱莲说》是一篇小品文,骈散结合,富有文体之美。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获得的认知是不同的。我们不妨看看这两个案例。
徐州案例:
师:请同学们找出容易读错的字。
生:蕃、淤、濯、亵、鲜……
师:同学们,这些字的正确读音是……
(学生在书上注音,练习读字音。)
师:读书要读准字音,也要读出句子的逻辑重音。例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就应该重读。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句子中哪些字词应该重读。
(学生讨论各句的逻辑重音……)
台湾案例:
师:同学们,“说”是一种文体,有点像今天的小品文。
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夹叙夹议。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
生:夹叙夹议。
师:哪些句子是叙事?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是抒情?
生:叙事的句子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议论的句子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生:抒情的句子有:“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爱莲说》这篇文章,有叙事,有议论,有抒情,诵读的时候要用不同语气、语调去读。请同学们读出文体的特点。
同样指导学生朗读,教师的教学指向是不同的。徐州教师的教学指向是读准字音、读准逻辑重音,台湾教师的教学指向是读出文体特点。读准字音是读懂课文的基础,是浅层次的;读出文体特点要把握文体的语言风格,是高层次的。辨体读文是体认文章文化的实践过程,是一种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