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0
- 资源简介:
有27道题,约7740个字。
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肇事(zhào)媒体(mí)应分(yìng )蕴含(yùn)
B.腻味(nì )倔强(juè)牡蛎(lì)红桧(guì)
C.取缔(dì) 驯良(xùn) 殷红(yān) 繁衍(yǎn)
D.杀戮(lù)歉疚(jiù)涸辙(zhé)塞角票(sài)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B.载着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时,遇到八级风浪。
C.气象专家提示,相关部门需做好防雪、防冻和防风的应急工作;雨雪和大风天气将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要注意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
D.“今天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福田在演讲中用梅花和樱花暗喻中日双方,“我知道中国有句话,梅花和樱花常常相伴开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旁边的那匹野马微微昂着头,表现出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又与它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B.西藏发生部分骚乱分子打砸抢事件之后,西方媒体极尽其煽风点火之能事,激起海外莘莘学子的愤怒,他们纷纷挺身而出,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
C.身陷“华南虎事件”漩涡的主管部门,不应闪烁其辞地辩白“照片本身真假并不重要”,而应该主动承担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
D.尽管为高考“减负”的声音一波三折,但只要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一天仍然紧缺,中国学生天真的笑脸一天都难以真切展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4月1日起,《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正式实施,一些含有过量有害物质或带有不安全因素的文具被禁止销售和生产。
B.清明节进入法定节假日,这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对百姓情感诉求尊重的一个显要标志。
C.“食品安全问题是会长期存在于所有国家的,我们的媒体在揭露问题时切忌不能夸大和渲染。”有关专家指出。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欲有求于我(对,向)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尉果笞广(用竹板)
B.主人日再食(每天)群响毕绝(妙到极点)持就火炀之(靠近)
C.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时而献焉(语气助词)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D.由是感激(感动奋发)此皆良实(善良而诚实)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6.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到滴水和流水的声音,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①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②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
③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6分)
7.请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取谛(2)屈指可数(3)蜂拥而上(4)玲珑剔透
(5)摔垮(6)旁逸斜出(7)中流砥柱(8)关怀备至
(9)愠怒(10)矫柔造作(11)溢于言表(12)聚簇而居
错别字
改 正
改正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
①木受绳则直,。
②,观千剑而识器。
③窈窕淑女,。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先达德隆望尊,,未尝稍降辞色。
⑥待到山花烂漫时, 。
⑦《曹刿论战》中,针对鲁庄公把取胜希望寄托于神灵的错误观点,曹刿的回答是:“,。”
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9.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十七,完成下列三题。(6分)
饮酒(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1)请说说你对“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一句的理解。(2分)(2)你认为,诗句“觉悟当念还”中的“还”指的是。(2分)
(3)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相比,你觉得这首《饮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