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追求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追求
我对语文素质的基本内涵的认识的加深,是伴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一块来完成的。语文教学实践完善了我对语文素质的认识,而对语文素质的认识的完善又进行一步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以人文素养为核心,人文素养与语言能力并重、不可分割的语文素质观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的思路豁然明朗起来。
1、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重视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改革。我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老师的学生学习的伙伴,是课堂教学的引路人,突出学生的绝对中心的地位,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落到实处。我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加强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灵活多样,切实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知识;想方设法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尽可能地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我细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读课文,要给学生规定时间,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生每分钟读500字的阅读速度;为了锻炼学生听的能力,有时有意让学生听些广播和录音,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为了给学生增加说话的机会,就让学生分组说,早晨用5分钟让学生起来谈见闻或感受……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坚决远离那种肢解式的训练,力求让学生能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认真的挖掘,精心的设计,找出整堂课的切入点。我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两个主要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探究和思考问题,其他的细节问题就都贯串在这个主要的问题上,以求得学生整体的感知。为此,我总结概括了语文课切入八法:①问题统摄法②性格归纳法③溯瓜摸藤法④更换标题法⑤中间开花法⑥因果关系法⑦步步为营法⑧顺乎文理法。同时,对教材的处理,我还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认真分析,总结相应的教学规律。比如,说明文,主要是让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特别适宜自觉地探究学习。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成为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方面。议论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探究文章表达的观点,学习表述观点的方法。而散文和小说,教学的重点就放在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上来。至于讲得多与少,也不能一概而论,那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力求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也是一个读者,也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教师加强与学生间的合作。因此,我就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民主交流。另外,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我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要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采用分组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学习。这样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