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言”中——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反思(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40字。
一切尽在“言”中
——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反思(一)
湖北巴东一中 胡其林
古人云:“情动于中,发乎于辞。”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传递知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依赖于教师娴熟、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教学语言犹如一条金线,把教学各个环节、各个知识点缀成一条项链。除了能运用普通话教学外,教师还必须注意教学中知识概念的陈述性语言、课堂情景语言、评价性语言以及程序性语言。因此,教学语言是有效传递信息、双边交流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教学语言自然也应该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层面上来。
笔者每学期听评课不下于30节次,每次听评课感受不一样,每次听不同教师授课都是一种享受。在课后评价时,我发现大家评价倾向于教学内容、思路安排和创新设计,对教师基本功之一的语言素质评价很少,仅限于是否采用了普通话教学、声音是否高低,表达是否准确等;而对真正能体现教师教学机智和风格的语言素质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度思考。反观时下一些公开课、比赛课,教师为追求一种热闹气氛,学生自主探讨热火朝天,充斥整个课堂,教师成了和事佬;多媒体声、电、光、像冲击学生视听,淹没了声情并茂的教师示范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课堂成了学生的“自由论坛”,“说学逗唱”的情景没有了,教师异化成了“捧哏”的角色。
由于教师备教时没有对课堂教学语言引起足够重视,事先也没有预设好,因此,课堂教学往往出现一些不协调之音。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认识常存在的主要误区有:
1、写好教案就一定能上好课,忽视教学情景语预设
有教师认为,我深挖教材,谙熟教法,也编写了文从字顺、思路清晰的教案,上也课应该不成问题了吧。殊不知,一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情景变幻莫测,原来既定好的思路被破坏,原来设计好的“问题”程序、“知识分布层次”全给搅乱了。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