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中体现创新教育
- 资源简介:
约5980字。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湖北口回族乡初级中学 杨涛
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成的答案硬灌输给他。
思维能力是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能力。只有从思维训练入手,才是抓住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核,只有引导学生养成分析、概括、推理等好习惯,把思路拓展得宽一些,多问几个为什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形成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并不是脱离思想的东西,相反的,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发展思维以前先发展语言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拓思路,循序渐进地启发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视为已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只有充分暴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挥出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活动,因此这项活动必须自觉的接受创新教育思想的熏陶,以至于把创新教育思想衍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广大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笔者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
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的实现创新教育。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
(一)教学目标要具有发展性
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要具有主体性
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要具有动态性
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发展学生个性
(一)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