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模式
- 资源简介:
约4930字。
高考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模式
一、主旨类提炼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把握诗歌内容,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对策指导]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
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描写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答题阐释]
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3、鉴赏主旨内容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
[典例分析]20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情感)。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二、形象类解读
诗歌形象,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和事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或咏物诗中所描写的物象)。解读古诗词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分析寓于形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查方式]
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考查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某某的形象寓意是什么”,“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某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诗中多处写到某某,分析其好处与作用”等;第二种是未点明鉴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