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将走向何方——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课将走向何方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桥圩五中 小小
我们很庆幸地看到,语文课已走出“掌握生字新词──分段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教学沼泽。但是,我们又不无遗憾地发觉,语文课又陷入了过于拘泥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知识点的新的教学泥潭,究竟──
某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会员大会暨中学语文学科第三次教学研讨会正在举行,这次研究会设定的中心是记叙文的阅读和学法指导。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听课,依次为《八只小猫》(两人先后上此课)、《白杨礼赞》、《过万重山漫想》、《致橡树》。前两篇为初中课文,后两篇为高中课文。五位老师或是市教坛新秀,或是曾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过奖,可谓都是全市中学语文教学的精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本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在引入课题时,第一位先拿出四件工艺品让学生看了一眼,然后写下题目“八只小猫”,相当勉强,有一种油水分离的感觉。第二位由英语中的“中国”即“瓷器”说起,并展示五只瓷小猫,后板书课题,比较自然,却明显模仿别人。第三位大概是为了突出政治,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说到“白杨礼赞”,相当牵强。第四位提问《过万重山漫想》能否改为《过万重山》就算导入了。第五位说“美即诗”、“诗是文学的灵魂”,后板书“致橡树”。
可以说除了第二位老师的导入较为贴切一点之外,其他几位的引题纯粹是做做样子,成了一种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形式。其实,作为公开课来说,学生们一般已经知道要讲的课文,还需要假惺惺绕圈子吗?一些文章把“导语”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不恰当地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