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汇编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00字。
中国文化常识(数序排列)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吴国昌
三才:天、地、人。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书的合称。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洵称老苏,轼称大苏,辙称小苏。其中苏轼的
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以鸡、鱼、猪为三牲。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典制体史书的合称。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均有文名。
三百篇:指《诗经》的篇数,亦用作《诗经》的代称。
岁寒三友:松、竹、梅。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等三部《春秋》的解释性著作。
三公九卿: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司徒、司马、司空;一说,太师、太傅、太保。西汉
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太
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唐宋
仍沿此称,惟已无实际职务。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只用作大臣的
最高荣衔。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
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地位比三公
低。三公九卿或公卿也泛指朝廷高级官员。
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即要求妇女屈从男权,谨守品德、辞令、仪态与手艺的“闺范”。
三纲五常:三纲,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
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见《汉书•艺文志》) 泛称江湖上各种行业的人。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纪传体通史的总称。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分经、史、子、集四部。
四大镇:明清四个工商业城镇的合称。即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朱仙镇)、景德镇(今江
西景德镇市)、佛山镇(今广东佛山市)和汉口镇(今湖北武汉市的汉口)。
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
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及天水麦积山石窟。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的总称。四书五经有时也被作为儒家经典的总称。
战国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四人均以善
得士闻名。
古代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古代四大书院:湖南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应天书院。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古典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古代四大民间传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谷: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
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金:上古指金、银、铜、铅、锡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