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历史学案
- 资源简介: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学案.doc
第2课 “贞观之治”.doc
第3课“开元盛世” 学案.doc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学案.doc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学案.doc
第6课 对外友好交往 学案.doc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学案.doc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学案.doc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学习目标】
1、 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 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
一、 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年, (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朝,定都 。
2、隋朝统一南北: 年,隋朝灭 ,统一南北。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 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表现:人口激增,粮仓丰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为了 ,巩固 。
2、人物、兴修时间:
从 年起
3、中心、起始点:
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
4、长度及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2课 “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 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知识梳理】
一、唐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1、唐高祖传位于 。李世民就是 ,年号“ ”。
2、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 力量的伟大,吸取 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 重视 ,减轻农民的赋役。
②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③ 合并 ,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④ 任用 、虚心 :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4、效果: 统治时期,政治 ,经济 ,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三、女皇 ——“政启 ,治宏 ”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 、选拔 的政策,社会经济 ,国力 。人称她的统治“ ,
”。
【学习自测】
1、长安(今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下列朝代定都于长安的有 ①秦朝 ②西汉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 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知识梳理】
一、“开元之治”
即位以后: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 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 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③ 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
④ 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之风盛兴全国。
⑤ 生产工具的改进: ; 灌溉 工具── 。
2、 手工业方面:
①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 高超。
② 陶瓷业: (“类玉”“类冰”)、
(“类雪”“类银”)
(陶器、世界工艺的珍品)。
3、 商业繁荣:
① 著名的大都市: 、 、扬州、成都。
② 长安城:城内分为 和 , 是居民住宅区, 为繁华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 的中心,也是一座 的大都市。
三、开元盛世
统治前期,政治 ,经济 ,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 时期,历史上称为“ ”。
四、唐朝的衰亡
统治后期,发生了“ ”,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唐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907年,唐朝灭亡。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
1、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2、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上,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知识梳理】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 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 、 两科最重要。
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1)唐太宗:扩充 的规模,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称 。
(2)武则天:首创 和 。
(3)唐玄宗: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 ,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促进了 ,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 ,有利于 唐诗 的繁荣。
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 废除。
【学习自测】
1、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 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4、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