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2.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76.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77.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78.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79.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0.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1.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2.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3.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4.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5.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6.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7.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8.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89.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0.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1.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3.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4.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5.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20180615396.doc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内蒙古宝山壁画《颂经图》。这是考古学者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古代壁画,请大家根据画面内容猜一猜这幅壁画绘制的时间和地点。
这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年(展示唐至宋更替图)。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很遥远的内蒙古地区会出现唐代艺术风格的壁画?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密切相关。 学生阅读图片,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陈桥兵变形势图》、《黄袍加身图》,教师讲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即回师大梁逼后周皇帝让位建立宋朝。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学生观看图片,理解史实。 让学生了解陈桥兵变的史实,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