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
- 资源简介:
约8930字。
说明文的命题角度与复习策略
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大多选取说明文作为考查内容,分值在15分左右。
说明文的定义: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的一种文章体裁。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具有普遍性;说明的对象更有具体性;说明的逻辑性更清楚明白。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懂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
说明文的分类:从语言特征来看,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从说明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中考选择的一般性说明文的特点:以平实的笔调解说事物,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章以及实验报告、器物工艺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对这类文章的命题一般涉及某一学科的新发现,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主要原理或理论的依据归纳、信息的筛选,说明的顺序及文章层次,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表达,由材料引发的推理和联想等。知识小品等都是文艺性说明文,其共同特点是运用文艺笔调(通常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对话、故事等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描写与说明兼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查可以发现:从能力层级上看,以分析综合为主,理解为辅;从题型上看,以填空、简答为主,选择为辅;从内容上看,贴近文本解读为主,开放性解读为辅。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重在考查对文本理解的程度与准确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因此,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作品中蕴涵的科学思想为最主要的考查方向。
【命题角度】
一、围绕文体特点,考查整体感知能力
阅读方法: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
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说明顺序,全面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③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分析关键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说明对象
找准说明对象的方法:
①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松鼠》等;
②要抓住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涉及的说明对象往往有新科技、新发明、新能源,自然现象,环境保护等,取材贴近生活,追踪热点。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①要注意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关键句,探寻文段间的组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