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7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三年盘点
-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三年盘点
(江苏南通市第三中学;226001)
(一)意象分析
相同意象的分析。20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首诗的共同意象,但其“寓意”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
不同意象的分析。2007年辽宁卷考查了两首写景诗所写“夜景”的不同。两首诗分别写秋、春两个季节的夜,两个季节的夜有着不同的意象,回答问题时需要分析意象的不同特点。王诗写“秋夜”“山中果落、灯下虫鸣”之景,而周诗所写则是“春夜”“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之景。同写“夜景”,所用意象全然不同。
(二)修辞辨识
相同修辞手法的辨识。2005
年浙江卷要求辨析刻画“荷”形象的两首诗运用的相同修辞手法和不同修辞效果。两首诗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表达的情感有异:杜诗“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杨诗则“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不同修辞手法的辨识。2005
年上海卷要求比较两首诗第三句运用的不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前一首诗第三句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后一首诗第三句以比喻手法描绘瀑布的色彩形态。不同修辞手法描绘同一事物,可谓各臻其妙。
(三)词语比较
相同词语的比较。2005年湖南卷要求比较两首诗中“望”字的丰富内涵。(此为仿写填空题)李诗之“望帝京”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盼望“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不同词语的比较。2006年湖南卷要求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同题诗作《咏白海棠》颔联的修辞手法之同和词语运用之异。(亦为仿写填空题)薛诗颔联以“洗”“招”二字,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林诗颔联以“偷来”“借得”表现了白海棠孤高傲视的精神。两首诗运用不同的词语收到了同样形象生动的拟人效果。
(四)意境描述
相同意境的比较。“月黄昏”是2005年辽宁卷两首诗中出现的相同意境。黄昏客船、“无灯”野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的心情。两首诗描绘的客观环境、表达的主观心境是一致的,尽管诗作不是出于同一诗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