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的素质教育
- 资源简介:
约2280字。
5分钟的素质教育
齐河县第一中学 李新华
【摘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高中教育就是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我决定另辟蹊径,从课前5分钟活动中去寻找亮点,发现学生的才能,从而来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 课前5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大纲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所以,这就要教师首先改变观念,要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教育,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作家、培养语言精英。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任务;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功能应当是“促进学生发展”,具体说,就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大家已经讨论得非常多了,而我们从中也确实学到了不少好的方法。但我想,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从课前5分钟活动中去寻找亮点,发现学生的才能,从而来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背出听到的某些优秀句段,按十分制打分,组长记录组员得分,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演说家,全班表扬。
其实,这种训练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此,我把平时我的学生所运用的方式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1.时事点评
学生每天都是要看新闻联播的,对于国际风云国内大事多有了解,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他们,心中激情不吐不快,于是,课前5分钟,变成了他们慷慨激昂指点世界的舞台。比如前段时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就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以及关系切身的食品安全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祖国面对危机的勇气的赞叹和从容处理危机问题的自豪;对就业问题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但也同时表达了要好好学习提高能力以将来适应社会的决心;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学生们都是愤慨不已,坚决支持大力打击造假及劣质食品及相关人员。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真正能关注社会,不是只会读书做题的呆子傻子,不是众人口中批判的没有责任感的90后。
2.兴趣展现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自然要求学生有多方面的兴趣。这5分钟,也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学生,对他们刮目相看比如,有的学生爱读课外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纳入自己视野输入自己脑中。比如有的同学非常喜爱《三国演义》,课前5分钟他做演讲时,竟然从容地背出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有名的片段,获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而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兴趣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