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素质教育就怕碰上啥?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26 10:13:15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358
记者调查得知,北京市部分大学、中学、小学并没有因这次通知的下达而对学校的既有体育活动安排做过多调整。换言之,以往体育传统较好的学校,依然按照多年摸索出来的适合学校特点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而部分不具备长跑条件的学校,即便想配合政策落实长跑活动又“力不从心”。(据人民日报11月19日)其实细琢磨,这位记者写得很委婉。“没有过多调整”的潜台词完全可以理解成“没怎么组织长跑”。
还有两条消息。连日来,记者走访部分学校、学生家长发现,对开展长跑运动存在着部分家长态度冷漠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跑效果。(据哈尔滨日报11月15日)记者走访部分高校发现,高校学生反应冷淡,大多没有正式开跑。对于长跑,部分学生大喊很累。(据河北青年报11月11日)
以冬季长跑来说,本来是对学生很好的素质教育的举措,为何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同的抵触情绪?阻力在哪里?我们说,素质教育举措的出发点都相当好,但就怕碰上“素质无用论”——其实最大的阻力往往也来自于此。 “读书无用论”是早已有之的了。“素质无用论”不同于“读书无用论”,虽然从字面上很好驳倒这个观点,但是在实际中,此观点却又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都知“素质”好,实际“用处”少。面对升学、就业等学生们最现实的问题,目前什么最重要?一是分数,一是学历。“素质”是必须在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逐步体现出来的东西,不是一次升学考试、一次招聘面试就能“试”出来的东西。然而现如今,一次升学、一次招聘对一个学生的人生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素质无用论”便会不乏市场。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中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54.7%的中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读博士,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进班上前15名。有专家指出,素质教育推行难,根本症结在于用人制度和就业压力。如果社会用人标准是“唯高学历”,就逼得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升学考试上。由此逻辑,自长跑开始后,一些学校的老师能收到一大把不让学生参加长跑的家长假条,“不如让孩子抽出时间多做点题”,不就是很自然的现象吗?
都知“素质”好,实际“用处”少。如果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让“素质”在影响学生的多个环节“有用”且“有大用”才行。这就需要从社会意识、教育理念、用人制度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搞综合治理。否则的话,岂止长跑“跑不动”而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