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思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6/4 16:30: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80字。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思考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已形成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命题作文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既保留了只给一个题目的形式,又出现了“提示语+命题”的新形式。这种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一般是论述性或说明性的文字,它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同时对写作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可以说,提示性命题作文是对命题作文的一种更新,它使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更加丰富。但是,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不可滥用,若添加得不恰当,则可能适得其反,给考生造成思想障碍。如2010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就是一例。
  这道作文题的题目是《与你为邻》,它比较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题中的“邻”,既可以是邻居,也可以是邻座、邻村、邻国等;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既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单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道不难把握的作文题。
  但也许是命题者担心考生拿捏不准,于是对这道题加了一段提示:“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经过这番提示,原本可以自由发挥的作文题一下子变得障碍重重了。
  在现实生活中,相邻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或亲密无间,“相互依存”;或从不往来,形同陌路;或彼此猜疑,互不信任;或纠纷不断,视若仇人……古人既有“天涯若比邻”、“远亲不如近邻”的佳话,也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更有“智子疑邻”和“以邻为壑”的反面教材。可见,相邻者的关系并不像提示语所说的“相互依存”那么单一,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也并不都是彼此的“相互依存”,他们对相邻不相知、人情冷漠的社会现象同样感受尤深。但按照提示语的指向,这些“阴暗面”显然是不宜触碰的,于是,只能在文章中大唱“相互依存”的高调了。由于不少考生对“相互依存”缺乏真切的感受,因而多靠编造故事或避实就虚来完成此文,诸如“与理想为邻”、“与信念为邻”、“与高尚为邻”、“与和谐社会为邻”之类的立意充斥其中。明明谈的是拥有理想,却偏要说成“与理想为邻”。如此一来,理想便不再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变成了独立的个体。一旦理想、信念、道德成了与“我”地位对等而单独存在的个体,也便拉大了与“我”的距离。就这样,为了扣住题意,考生们不得不在作文中生拉硬扯,甚至偷换论题。
  不单如此,提示语中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也造成了考生的思维混乱。“邻”确实“无法回避”,但“可有所选择”这一结论却难以成立。邻不同于友,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友可以自主选择,邻却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任意选择。当今社会已不同于孟子所处的可以择邻而居的时代,人们也不可能动辄搬迁。正因为如此,一旦与之为邻,就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然而提示语却把考生引向邻“可有所选择”的思考方向,这明显违背了实际生活。考生除了拿“孟母三迁”来说事,很难从当今社会找到佐证或发掘材料。这样,写作的空间便大大缩小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