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20 12:28: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40字。

  《背影》教学实录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中学部  程保华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屏幕投影罗中立的名画《父亲》),屏幕上的这幅画,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震动中国,连获大奖,谁知道这幅画的名字?
  生:《父亲》
  师:不错,此画确实命名为《父亲》,但是谁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作者会把这幅画命名为《父亲》呢?
  生:因为父亲日夜为家里操劳,为家里劳累,所以才显得这样苍老。
  生:因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每天从早到晚出外下田,所以皮肤晒的很黑。
  生:我觉得他画的并非是自己的父亲,他画的可能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所有贫苦农民,所以才命名为父亲。
  师:很有见解。是的,因为这张沟沟坎坎的脸上布满了生命的痕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似乎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父亲在岁月之旅中的苦难和坚强。画家罗中立确实是一位大师,他借用色彩和一张脸为我们勾画出了父亲的生命本色。同样还有一位大师,他借用文字和一副背影为我们刻画出了父亲的灵魂的本色。这位大师就是——诗人、学者、散文家的朱自清先生。那么,他究竟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的一副背影呢?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至美散文《背影》。
  师:请大家默看课文,并把生字词划出来,同时在打动你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学生默看课文)
  师:看完的请举手。
  师:好!看来大家都看完了。朱自清写《背影》时28岁,此时身为人父的他已是北大的教授,但文中背影出现的时间是作者20岁的时候。时隔八年之久,为什么父亲的背影却一直铭记在作者的心里?他又为什么要写《背影》呢?朱自清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屏幕显示)那么究竟是“哪一回”,又是怎样的背影让作者如比难忘?请你用文中的话来描述!
  生:第七自然段的“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师:有没有比这更完整,更清晰的描述?
  生:第六段“走到那边月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师:找的不错,但有几个字读音上有点问题,谁来纠正一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