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利器”
广州十六中的老师 梁秋燕
[摘要]: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每个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个科任老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其实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可以用在德育教育中,如综合性学习,话题作文,单元主题等,在越来越讲求资源共享的今天,打破传统的界限,讨论如何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利器”将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资源共享
从2001年6月开始,教育部在全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模式都在不断实验中得到完善。很有幸,因为东山区是教改试验区,我成为了广州市第一批参与教改的成员。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发现教改中的语文教学与以前相比更重视了语文素质的培养,开始走出了以教授技能为主的僵化系统;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简而言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其中一大“亮色”就是:非常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这,正与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有“不谋而合”的共同点。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共享资源”的价值,那语文教学资源是否能够“共享”在德育教育中呢?于是,在过去一年里,既当班主任又当语文老师的我,开始进行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尝试。
一、 巨大的资源宝库——“综合性学习”
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综合”就是“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目的是使学生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来解决一些问题,在运用学习语文中成长。根据这样目的编排出的“综合性学习”中自然有许多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的资源。
1、 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主题信息
翻看七八年级的四册语文书,你会惊喜地发现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都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如当学生刚进学时,为了尽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班级凝聚力,就可开展“我就是我”(七年级上册)的主题班会;随着对中学生活的熟悉,心理落差或同学相处等问题接踵而来,开一个“成长的烦恼”(七年级下册)的主题班会一定会对有烦恼的学生大有裨益;如果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念,开一个“我也追星”(七年级下册)的展示会是再合适不过了;眼看假期的到来,希望学生能张驰有道的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