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4380个字。
初中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关键词:字词流畅]
金:左,我的《眼神》看完了吧?请帮我提提意见?(友好地)
左:(座位上,拿出我的周记本,起立,欲说还羞,扭泥片刻。)我……我不敢提……
金:这有什么!本来我写记叙文就很少,这篇全当练习之作,不必在乎其中内容。走吧,到我座位边上去。
(片刻后)
金:看我的作文,有什么感受?
左:有点那个——比较晦涩。
首先,我感觉字词不够流畅,读起来有点疙疙瘩瘩……
金:其实这我也知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造出“焦动”这样的词吗?
就是因为我常常读文言书,而文言文里,词语都是单字的,于是在现代文里,我也就想当然地用些单字拼词。在我的理解中,一个汉字有一个意思,“焦动”这个词就是“焦灼”和“躁动”的意思。这很好理解,但老师偏要批评我。
左:(微笑。)现代人比较讲究流畅性。
金:其实我也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批评我。
(翻出《语文读本》,找到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一文)你看,这上面就指出“文白夹杂”是一种不良语言习惯,妨害白文的流畅性。看来我过去也是自作聪明,弄巧成拙啊!(微笑。)
左:其实(翻开我的周记本),我发现前面你有几篇文章还是写得蛮流畅的,特别是那几篇议论文。
(翻出《论唐朝的得与失》和《驳“生不逢时”论》)
这里边的句子读起来就很好。
金:(苦笑)这两篇都是典型的文白夹杂,语言并非真正的流畅,读起来很费脑筋。不过其中观点我到特别喜欢。(用珍爱的眼光扫视自己曾经有感而发所创作的文章。)[关键词:断句自然。]
左:然后,我觉得你在有些地方断句不是很好。比如“那月的光影如此丽鲜亮,以致于(“以致”表不好结果,此处误用。)水波微微的颤动都会被察觉”这句话,前后两部分比较长,而中间三字“以致于”太短,所以读的时候觉得突兀。还有些地方一句话讲得蛮流畅,你却硬把它拆成两句、三句,读者读它的时候——有点像馒头里嚼出沙石。
金:(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有道理——那断句有什么原则吗?
左:其实断句也没有特别的讲究,它的作用也就是让你读得流畅明白。一个句子太长了,内容就难以理解;太短了,读起来就不连贯。所以断句,讲求自然。就好比你在对一个人讲话,不可能讲不停,也不可能结结巴巴。一口气讲不完用两口气讲,一句话说不清楚用两句话说;或者讲话中意思发生了变化,中间停顿一下,语言节奏,忽紧忽缓,稍加停顿就会显得抑扬顿挫,十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