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前冲刺
- 资源简介:
约508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前冲刺
方法讲解
(一) 解释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 联系语境。解释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不能“就词解词”,应该联系句子本身及上下文。
2. 分析手法。命题人常常选择带有比喻、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与象征、对比、讽刺、幽默等表现手法的概念设置考题。考生可通过分析这些“手法”来解释相关概念的含义。对比喻,就要找出其本体;对象征,就要找出象征对象;对反语,就要进行褒贬互换。
3. 借助中心。命题人选做考题的概念常常与文章主旨、文段中心有密切的联系,或呼应标题,或暗示中心,或紧扣文段中心。分析这类概念的含义,如能借助文章主旨或段落中心就方便得多。有的概念表达比较隐晦,但无论怎样隐晦,作者总会在文中露出蛛丝马迹,这也是解释相关概念的重要线索。
4. 注意背景。有些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只有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才能弄懂有关词语的含义。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开头部分写道:“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有一道考题问:“‘这个特殊的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考生如果注意到写作时间为1928年(副标题),又注意了文末注解坟墓主人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就很容易知道“这个特殊的日子”就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二) 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 注意位置。首句,一般领起下文,有时点题明旨;尾句,一般收束前文,有时升华主题;过渡句,自然承上启下。这些句子的特殊位置,有助于启发考生对句意的理解。
2. 弄清关系。一个句子在一个具体的段落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几个句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重要的句子与其他句子在逻辑上或情感上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该句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3. 联系主旨。命题人选做考题的句子常常与文章主旨、文段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或点击标题,或揭示中心原因或结果。联系与借助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也有助于解释相关句意。
4. 分析手法。重要句子中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之类,作者运用这些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但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的难度,正因为如此,这种句子才倍受命题者青睐。所以,考生应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在分析手法的基础上阐明句意。
(三)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 划分全篇层次。全篇层次一般为“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四种。其中“总分式”是常见层次,“并列式”与“对照式”是主体部分的层次;“层进式”既可以作为全篇的层次,也可以作为主体部分的层次。只要将层次划分出来,就能弄清文章结构或作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