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 资源简介:
约3750字。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要把握好其内涵定位,要做到要求适度、方法恰当、角色到位、造势有方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正文】:
新的课改已历经许多年,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经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所体现,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课堂上学生肯做敢说了,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反思课堂热闹现象的背后,却折射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呢?就此,本人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摸索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有目的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无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改中,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情景教学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老师们常常将情境教学频频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景创设怎样才算是有效的,这一问题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春》这篇课文时,它使用了五幅幻灯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和课文相对应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而且堂课从开始一直到结束都有轻音乐伴奏。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观赏图片一边赏析课文。整堂课可谓是色彩斑斓,音乐不断。而当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堂笔时,那些学生却感到茫然无措了。究其原因在哪里?我想是这位老师对情景教学的理解有失偏颇。这堂课貌似创设了情景很生动,形象直观。但执教者只注重了情景创设的感染作用,却忽视了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品悟和运用语言,而不是一堂美术或音乐欣赏课。这样的情景创设就是低效的。不要以为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情境“遍地开花”就是体现了课堂的声情并茂。其实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声、色、形的频繁变换不但给学生的注意增加了难度,而且“移步换景”使得学生目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