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语设计9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11/11/2 17:55:55 来源:龙敏wsd 转发 人气:1869
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周恩来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自读。
2、旧知识导入法(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
案例: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悬念导入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
案例: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时悬念导入:同学们,一位美国海军次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议论一会儿之后,老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位著名科学家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
4、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案例: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时,一上课,老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诗《说给母亲的话》播放给学生听:“儿不嫌母丑,祖国,我们不嫌您落后。孩子们都想换上漂亮衣裳,但怎能看到母亲捉襟见肘。……放心吧,母亲,为了您早日康复,我们愿献皮输血;为了您披上华丽的新衣,我们愿日夜刺绣……当您实现四化的时候,我们人人端起飘香的美酒。”美妙的诗句,高冗的音乐,深沉的爱国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丰富的哲理,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5、故事导入法(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案例:一位生物老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上课之初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
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洁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在1904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一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么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洁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6、直观导入法(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
直观演示导入的具体方式很多。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直观演示式导入的具体方式。
1、形象化语言式导入。运用形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
如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诗八首》时的导入语是:
“诗,像种子一样,有一种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之后,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地滋润大地。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八首,有的距今已有900余年,有的距今有1500余年。尽管年代久远,诵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
2、看图提问式导入。这是一种利用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中的插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导入新课的方式。
案例: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看“统一货币”图,接着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不认识。老师:“这都是货币。像铲子的,是赵国的货币;像刀子的,是齐国的货币;像蚂蚁鼻子的,是楚国的货币。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使用这些五花八门的货币,多不方便呀!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来一道学习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3、挂图式导入。挂图包括利用地图等有关印刷的教学用图和老师自制的挂图等。其中地图性质的挂图还利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时空掌握。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三峡》时,上课开始时首先挂出一个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然后指着地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 市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接着又指着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壁相加,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里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板书标题)
4、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这是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新课的方式。如教《长城》一文时,可先用幻灯放映长城的图片,同时伴放歌曲。学生看着雄伟壮丽、婉蜒盘旋的长城,听着《我的中国心》,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不仅使学生爱国之心顿生,而且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实物演示式导入。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就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小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老师可由此引出课题。
7、名言导入法(借用名言,调动兴趣)
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寓理深刻,耐人寻味,在教学之始,如若引用相关联的名言导入新课,有“如爆竹,骤响易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等四篇写景散文,她是这样导入的:“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美的令人陶醉,它在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的美姿。单元教学起始,用这几句话描述,学生被有关“美”的名言所吸引,被祖国山川美的描述所吸引,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写景散文学习环境里。
8、游戏导入法
上课伊始,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授知识的学习。如有位英语教师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按组进行说写单词比赛,要求下一位同学说的单词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和上一位同学说的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相同。这样既帮助了大家熟悉了单词,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锐力,还为新授单词打下了基础。
9、谜语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其中又以谜语最受学生欢迎、喜爱。因为谜语不仅符合孩童好奇的兴趣特点,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设问导入方法,能引人入胜。
如湖南省邵阳市贺宣平老师在教学《蜘蛛》一课时,一开讲,他边诵边画,要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远处有座葫芦山,山头两根小树桩。几枝竹子山坡长,弯着腰儿对着看。
画笔刚一停,同学们便高兴地回答说是蜘蛛。贺老师接着问:“蜘蛛会干什么?它结网是为了什么?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贺老师接着念道: 摆下一张八卦网, 专等美餐送上来。几句儿歌,把孩子们早逗乐了。贺老师便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蜘蛛是怎样利用这张网来捕捉虫子的呢?今天我们学完《蜘姝》一课就明白了。”这种方法不仅以疑促学,而且以疑激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愉快学习的氛围之中。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