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诞生》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380字。
《科举制的诞生》说课稿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课内容是板书《科举制的诞生》。
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考试吗?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今天就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首先,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都指什么?”吗?对,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我们今天的上课内容就是跟四大喜事中的“金榜题名”密切相关的。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书生又是如何金榜题名的呢?相信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就是------科举制。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唐玄宗时期,有个状元出身的考官叫李昂,以公正刚直著称。科举考试前,他对应试者说:“文章的好坏,是可以衡量的;如托人情,一律不录取。”李昂的舅舅与应试的李权私交很深,舅舅找到李昂为李权说情,李昂大卫不满,表示要让李权当众出丑。考试结束以后,李昂讲李权文章中的不通之处,摘出来贴在墙上,让众人品评。李权不但没有考中,还丢了颜面。故事听完了,那同学们思考一下:科举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知道我国隋唐以前采用什么方式来选拔官吏吗,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那么,它究竟存在哪些弊端呢,
下面同学们把书翻到15页,结合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