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 资源简介:
约6710个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教育办公室赵洪军
曾经有教育教学专家这样讲:
教了三十几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教学有什么特点?说不清,这不能不说是一些即将走下讲台的老教师的一大遗憾。
作为一个教师,往往只是一味的学习遵循所谓的名人或名家的教学模式,完全不结合个人特点,甚至完全不顾个人的优势,死死的不敢有半点变样,更甚者只做模式的奴隶,岂不是教师的悲哀?岂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悲剧?
一个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教师,不在于机械盲目的去照搬某一种权威的教学模式,,而在于能博采众家之长,在广泛吸纳先进教学经验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也只有教师们都能够进行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素质教育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落实在课堂。
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而忽略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严重误区。要高度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研究,让每个教师在开展教材教法研究中能够做到,既要眼睛向外,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博采众长,又要眼睛向内,挖掘自身优势,开发个人的创造潜能,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教学,最终让教师在讲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时代需要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中国的希望!当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向素质教育要接班人和建设者已此为国人的共识,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极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正需要个性化的教师。
教学改革需要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保护学生创造“火花”,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优势,培养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进行个性化教学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果教师再用老一套的一成不变的教法或模式怎么能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甚至教师把自我都给丧失了。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想用一种教学模式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这种想法的本意也许不坏,但事实上并不可能,甚至是有害的。说他不可能,因为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种教法足以成为一致公认的规范,估计以后仍不会有;即使有了这种教法,一旦人人遵从,个个照搬,使它成了凝固不变的‘程式’,那么这种教法的生命力也就完蛋了。说这种方法有害,因为它必然会导致语文教学僵化••••••再说,教学固然有客观规律,但对规律的把握和运用,则千变万化,因人而异,这叫做‘教无定法’。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风格的教法,无不是教师独特个性的体现,它们无法‘复制’,语文教坛因此而流派纷呈,百花争妍。”
钱老的话说得很深刻,好的教学模式要教师们要认真学习吸收,但不能用一种教学模式机械地去要求教师,束缚他们的教学个性,要鼓励他们博采众长,发挥自己优势,形成教学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样的教学才有生命力,教师的发展才有前途;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科研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