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的课堂”打造“课堂的生命”————有感于齐健教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与理想”报告会
- 资源简介:
约5210个字。
用“生命的课堂”打造“课堂的生命”
——有感于齐健教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与理想”报告会
汶上县次丘镇教育办公室赵洪军
有幸参加齐健教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与理想”报告会,心灵为之一震: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成员、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齐教授神采奕奕、观点明晰、案例佐证、令人深思、催人奋进,与会人员无不为齐教授大家风范、深邃思想所折服。这里我便以“用‘生命的课堂’打造‘课堂的生命’”作以纪念,同时激励同仁对生命课堂更深入思考,积极投身于打造“课堂的生命”的教学改革大潮。
“课堂”•“课堂教学”•“本质”
“课堂”,词典中界定为“有教学活动的地方”。其价值取向必须从“知识课堂”向“生命化课堂”转化。新课程明确规定要实现三唯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改就是将过去的纯知识、技能课堂,转变为突出以人为本思想,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既要把握“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同时掌握“过程与方法”,进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尊重人、教育人、成就人的教育教学理想。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明确指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说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赋予人以价值,并不断提高这种价值,使受过教育的人的生命更具有意义,更能为他人、为社会所接纳,所需要,所尊重。”也就是说,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引导人的生成,教育的全部内容就是“生命意义的教育”,教育全部功能就应当是服务于学生的人生。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和‘发现’”。廖哲勋教授认为在于“育人”,他指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课堂教学如果离开“育人”的功能,何以成为课堂教学?育人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而课堂教学不失为非常有效的重要渠道之一。钱理群教授则认为在于“发现”,“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面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美的东西被教师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