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式语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韩寒东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为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突出教师的点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精神,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我也尝试利用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
首先分好讨论小组:将全班分为若干个讨论组并编上序号,每组由前后桌的四个同学组成,各组自由选出知识面较宽、有组织能力的讨论组组长,由他来把握本组讨论的进程,确定发言的程序。
一、分头搜集材料,交流拓宽视野,讨论加深认识。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听、说、读、写又离不开生活,鲜活的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源泉。所以,我平时比较注重要求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并随时记下对生活的感悟,注重对材料的搜集和积累。
在开学伊始,我就明确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读写笔记,坚持看、听、写,及时捕捉,天天练习,字数不限,体裁不论,内容开放,随心所欲,有感而发。然后,在周末抽出一节讨论课,由小组长召集、主持,每个同学对本周所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在讨论组中宣读,其他组员可就事件本身、作者观点、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等方面各抒己见,讨论交流,找出闪光点,提出不足之处,如对别人提供的素材感兴趣也可在讨论之后进行写作。
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并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借鉴别的同学的写作长处,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生活,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视野,并养成了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轮流推荐佳作,共同品析鉴赏,提高阅读水准。
为了提高学生鉴赏文章的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多给学生提供借鉴的文章,我们在课前五分钟开展了佳作欣赏栏目。这些佳作由讨论组轮流提供,这就要求讨论组课前要准备好:各组员要分头找出美文,再把文章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筛选评价,确定推荐文章;再从各个角度对所选定的文章欣赏评价,具体可以从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精彩片断、社会意义、激励作用等方面入手。最后,明确分工,推荐一位同学在课前朗读,其他同学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写出深入评价并在课堂上朗读。这就要求这些同学在筛选、鉴赏和评价的过程中能以审美的眼光,积极思考的态度,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品读、思考和达到深刻理解、感悟文章,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自由发挥,你说我评,互相激发,来达到深刻理解、感悟和熏陶的目的,同时要求他们联系有关文章的相似点,举一反三,能联系人生、社会,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才能。
这一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水平,开发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改变了过去那种发言腼腆、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下表达自己感情的不良现象,涌现出一批能够有条理、准确动情甚至创造性的阐述自己观点的同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深入思考的习惯,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