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创新一点真情——让考场作文体现创新教师该怎么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30字。
给创新一点真情
——让考场作文体现创新教师该怎么做
201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每一年的高考都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反思,今年也不例外。高考作文评卷,老师们最怕遇到的就是生搬硬套古旧材料的文风。虽然年年批,但考生使用陈旧材料观点来套作应试的文风依然长盛,从今年评卷来看,不少学生并没有跳出模板训练,生硬套用过去的模板,而有这种文风的考生几乎占了今年考生的半数!
作文的本意是个性化的创造,是用于表达和交流,这么多年来,中学教育还是在教学生使用模板训练,学生仅仅为了写高考作文而写,把它理解为“答题”、“得分”,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弱。
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的做法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背道而驰的。比如,在布置好作文题后,老师总要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甚至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滴水不漏。有的老师觉得这样讲还不够,于是又找出优秀范文来念。作文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少而精的点拨,是必要的,但像这样的细心指导就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写,全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具铸造出来的,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而来呢?
有的老师认为,创造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在作文上不要轻易去创新,尤其是考场作文。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其实,创造力应该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有人将创造力由高到低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高级创造力是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探索产生的非凡创造,在某一领域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推动社会或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高级创造力的人数量极少。中级创造力是指经过模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初级创造力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会价值。在写作方面。具有后两种创造力的学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因此,老师对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创新不能期望太高,那样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模仿起步,因为模仿中包含着创新的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一处闪光点,哪怕是跟他自己以前的作文比较而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我们都应该给以肯定和鼓励。
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结构和文体技巧,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要做到内容上的创新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深思熟虑。比如要做到材料创新,首先就要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听,去看,去体验,去采